以前做綠水,整天盼著陽光露臉,都快拜太陽神了,但綠藻沉澱死亡過快,來不及續藻,接連影響活餌數量。現在我幫仔魚準備開口餌,重新使用輪蟲(Rotifers),也必須再做綠水。
我決心要穩定這種餌料,所以改用了Chlorella vulgaris品種的活性綠藻,這種藻的優點就是細胞壁薄,易被輪蟲吸收。而且活性藻若保存得宜,就不再需要陽光進行分裂繁殖,頗適合我這種討厭麻煩的人。
綠水保存皿:
輪蟲本身對仔魚沒有危害,相反的,有種指標作用。有時仔魚缸內有機物累積,會滋生大量的纖毛蟲,同時降低輪蟲數量。仔魚其實就是塊可口的蛋白質,面對纖毛蟲鋪天蓋地而來,食物鍊結構轉換,最後蛋白質被分解而去。我遇到不少魚友有這經歷,不解仔魚快速滅頂之因,其實是有機物過高、纖毛蟲過多,基本上,可靠換水來緩解。
另外,戶外野採的輪蟲最好能純化、淨化、單一化再餵食,因為牠們的腸道充滿病菌,仔魚消化系統還沒長全,無法應付。這方面相關技術,看似簡單,實係伏機。